渡河到清河作

渡河到清河作朗读

泛舟大河里,积水穷天涯。

天波忽开拆,郡邑千万家。

行复见城市,宛然有桑麻。

回瞻旧乡国,渺漫连云霞。

译文

我扬帆行舟黄河上,秋水汇积远接天涯。

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,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。

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,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。

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,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。

注释

河:指黄河。清河:唐贝州治所清河县,在今河北清河西。唐济州属河南道,贝州属河北道,由济州治所渡河西北行,即可至清河。

大河:即黄河。

积水,指积聚的水。

天波,指天空的云气,形容极为高远。拆,裂,开。郡邑,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东北)。唐时济州治所(今山东茌平西南)与博州治所隔河相望,由济州治所渡河,首先即当抵达博州聊城。

城市:即指清河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一六载,博州西北至贝州百九十里。

宛然:真切貌,清晰貌。桑麻:桑树与苎麻。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,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。

回瞻:犹回望。唐韦应物《酒肆行》:“回瞻丹凤阙,直视 乐游苑 。”旧乡国:故乡,指京洛。

渺(miǎo)漫:一作“淼漫”,水流广远的样子。连云霞:与天空之云霞相连,形容水波浩淼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安生 等.王维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0-31

渡河到清河作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作于王维居济州(治今山东济宁)期间,是王维渡黄河到清河县城的途中所写,属于王维前期的作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安生 等.王维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0-31

  此诗描绘的是黄河下游的景致。作者行舟河上,视野开阔,所以诗中多从大处着墨,写出深沉、壮观、气势磅礴的景象。诗歌开篇两句就写出“积水穷天涯”的浩荡气势,表现出黄河的雄壮和开阔的景象。“天波忽开拆”两句写从水天一色开拆的缝中,看见“郡邑千万家”,然后看见城市,接着是城外的农田,读之令人如见如闻。这两句不仅气势雄浑,意境壮美,而且准确地捕捉住诗人坐船时特有的运动感受,落笔自然而有奇致。五六两句写作者沿河所见的盛况。“行复见城市,宛然有桑麻”,一方面说明盛唐时期人口多、集市经济兴盛的状况,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构成了平原以东地带城乡风景的一大特色。结尾两句描写作者回首时,只看见河水连天,看不见故乡了,由此抒思乡之情,情景交融,发人遐思,言已尽而意未穷。

  这首诗写出黄河下游的积水淼浩,波光连天,崔嵬峥嵘,黛色葱郁,一派廓大气势,显示出王维前期山水诗歌的明朗风格。诗人看山,是黛色葱郁,气势宏大,仿若一个绿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,崔嵬峥嵘;看水,是波光连天,浩洁瀚瀚,一望无际,又或像一条劈开山峡的巨龙,一泻千里,如此廓大气势,令人心胸开阔。

  从思想境界看,此诗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“静观”,即在社会之外看社会,人生之外看人生,景观之外看景观,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诗的深邃、幽静等特点。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 ...

王维朗读

猜你喜欢

晓见苍龙驾,东郊春已迎。彩云天仗合,玄象太阶平。

佳气山川秀,和风政令行。句陈霜骑肃,御道雨师清。

犬戎废东献,汉使驰西极。长策问酋渠,猜阻自夷殛。

容发徂边岁,旌裘敝海色。五年一见家,妻子不相识。

忆昔趋阊阖,朝鸡促晓声。何关蝇辈事,也复强飞鸣。

一别秦楼,转眼新春,又近放灯。忆盈盈倩笑,纤纤柔握,玉香花语,雪暖酥凝。念远愁肠,伤春病思,自怪平生殊未曾。君知否,渐香消蜀锦,泪渍吴绫。
难求系日长绳。况倦客飘零少旧朋。但江郊雁起,渔村笛怨,寒釭委烬,孤砚生冰。水绕出围,烟昏云惨,纵有高台常怯登。消魂处,是鱼笺不到,兰梦无凭。

漫空柳絮。似断云独鹤,飘泊难遇。写怨尘途,绾带题襟,蒲觞预约相聚。

清波远照三湘影,不肯放、屈平醒去。泛中流、静夜弹棋,落子忽惊松雨。

潮头晓引相风旗,鹢首遥当北极移。岁杪可堪垂老别,春明应报入官期。

尘中物色谁相借,海上家声论久私。逸气自从多病减,独难裁损是遐思。